
在我國大力發(fā)展智能化,提出智能制造2025的當下,其他國家地區(qū)也同樣在不斷加快智能化布局。由此,世界上涌現(xiàn)出各種類型的機器人應用于現(xiàn)代化生產(chǎn)流程中。那么,在食品領域,近期又有那些機器人出現(xiàn)呢?
日本:機器人分裝便當研發(fā)進行時
前兩日,筆者聽聞日本一家從事機器人開發(fā)業(yè)務的公司,開發(fā)出了一款便當分裝機器人。該機器人實際工作原理與分揀機器人類似,借助攝像頭、傳感器、機械爪等結構部件,通過三維識別模式外加深度學習技術,實現(xiàn)對食物的抓取和移動。當前這一機器人識別抓取的效率達到7秒一個,精準度已經(jīng)接近90%。
在使用構想里,若是將機器人安裝到盒飯生產(chǎn)線上,取代人工將有顯著成效。據(jù)悉,下個月這款便當分裝機器人就將在盒飯工廠啟動驗證性試驗應用,一旦試驗成功則將在2020年投入市場。
中國臺灣:柔性化機器人采收蔬果
在我國臺灣的國立中興大學,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的科研團隊研發(fā)出一款具有自主感測功能的軟性機器人。該機器人以硅膠做為原料,外面附上了可伸縮的納米導電材料,使得皮膚不需要電池驅動,就能具有柔軟、可伸縮、可隨意變形、可感知外在環(huán)境因子、肌肉運動等特點。
該設備極為柔軟,不易造成蔬果損傷,因此,適用于采收一些外皮較軟嫩的蔬果,如蕃茄、草莓等。還能依靠靜電作用力偵測移動貨品時的各種動作,如靠近、拿取、移動等,實現(xiàn)自主察覺貨品意外掉落的風險等,進一步降低果蔬損傷風險。
美國:機器人會做漢堡包
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,有一家初創(chuàng)企業(yè)Creator制造了一臺機器人,該機器人在上個月被用于漢堡店制作漢堡。這個機器人集成了20臺計算機、350個傳感器和50個傳動器,制作漢堡時,首先,壓縮空氣管把面包推到升降槽內(nèi),振動刀將其鋸成兩半,送上傳送帶烘烤。接著,精確測量的黃油、醬汁和香料會自動噴涂在面包上。隨后切制腌黃瓜、西紅柿、洋蔥和奶酪等食材。機器人在處理肉類時能將其保持成小塊,垂直串起來然后輕輕壓在一起,形成一個松散但是完整的餡餅放在面包上,整個過程僅需 5 分鐘。
機器中的一系列槳葉推動漢堡包的移動。直到被服務員交給顧客之時才會和人的手有第一次接觸。據(jù)悉,這種方式大大降低了生產(chǎn)成本,讓人們只需花費6美元就能享受到由高端食材制成的漢堡。
以色列:機器人采摘甜椒
在以色列的內(nèi)蓋夫本—古里安大學,一款名為“清掃者”的機器人被嘗試運用于甜椒采摘。初步試驗表明,該機器人可以在24秒內(nèi)采摘一只成熟的甜椒,成功率達62%。但這并不太讓人滿意,研究人員將對其進行進一步改進。如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提升“清掃者”判斷成熟甜椒的能力,加快采摘速度。
據(jù)該大學相關研究人員暢想,未來機器人改造完成后,將全天候24小時從事采摘工作,大大減少果蔬腐爛,降低勞動力成本,使農(nóng)民有較強承受市場風險的能力。研究人員計劃在未來4至5年內(nèi),將甜椒采摘機器人投入商業(yè)化應用,同時拓展采摘其他農(nóng)作物。
食品作為關系民生生活的一大領域,在智能化的浪潮下正在不斷發(fā)展,全球各類機器人層出不窮。我國食品機械設備領域也需要更多這類智能力量推動,不斷跟上國際發(fā)展步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