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作為一名奶爸,我也呆在各個育兒群里面。近期,這些育兒群里面各種新聞層出不窮。有的雞娃雞得孩子自殺的;有的雞娃公眾號矩陣被曝光,原來是名校爸媽人設,后來發(fā)現(xiàn),實際上是公司集體運作。
所有新聞都離不開“雞娃”兩個字。近期在閉關寫書,實在沒精力來寫一篇長文。寫熱點文章,也不是我的興趣,所以,今天就寫幾句話吧,送給各個爸爸媽媽。
我十年前開的育兒書單,與這五年經手出版的八本兒童教育圖書,相信今天看全的人沒幾個。隨便挑選幾本排名靠前的《兒童發(fā)展心理學》教材,如果你實在不知道讀什么,讀這本吧,只有 100 多頁!
雞娃這件事,為什么注定會失???因為你不懂這 5 個道理。
1、家庭是一個系統(tǒng)。
當你將所有焦點放在孩子身上時,整個家庭系統(tǒng)就開始失去平衡。老公跑了,有沒有?孩子受不了,有沒有?自己事業(yè)發(fā)展慢了,有沒有?
2、越是結構化的設計孩子的未來,孩子的個人意志越微弱。
個人意志微弱的孩子,能成什么事?
3、教孩子盡快適應真實社會而非學校。
教育社會學的著作告訴我們,如今主流形態(tài)的學校誕生的歷史很短暫,它本身并非 21 世紀的最優(yōu)解,更不是你的孩子的命運的唯一解。
4、孩子需要多個評價系統(tǒng)。
當拿學業(yè)成績作為唯一評價系統(tǒng),孩子的壓力就無法紓解,像在一個封閉空間對著一面回聲墻吶喊,聲音不斷被反彈回來,最終越來越大。
5、所有雞娃的爸爸媽媽高估了個人投入對孩子人生發(fā)展的影響,低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風險。
2019 年《柳葉刀·精神病學》一篇論文的成果報告,中國精神障礙的患病率為 9.32%。同樣,這些年,兒童抑郁癥、兒童注意力缺失癥等各種兒童心理障礙越來越高發(fā)。
那么,放棄雞娃,爸媽的正確育兒觀究竟是什么呢?送大家三個關鍵詞。
育兒的本質是什么?是培養(yǎng)一個活生生的孩子啊。每個孩子,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?——自主。育兒的本質就是培養(yǎng)孩子的自主性。讓孩子的時間,從父母、學校協(xié)助的時間逐步減少,自主的時間逐步增多。你控制孩子的時間越多越久,你育兒就越失敗,孩子的心理健康風險就越大。
窮人孩子早當家,心智成熟的孩子,成熟的是什么?——還是自主能力。
如何自己養(yǎng)自己。從嬰兒期的自主運動,再逐步到自主語言、自主閱讀、自主生活,一切與「自主」相關的能力,才是一個孩子的「元」能力。
我們需要理解人類理性的邊界。無論是工作記憶的廣度,還是社交的人際廣度,還是社會認知的推理層次,我們都受到人類的大腦的先天局限。比如,工作記憶的廣度一般是四;社交的人際廣度一般是 150;社會認知的推理層次一般是四。
這些東西是受制于人類大腦千千萬萬年來演化的結果。同樣,在這些基礎上,衍生了孩子發(fā)育的規(guī)律。因此,你需要理解孩子的各種發(fā)育邊界。并且在邊界中促進孩子發(fā)展。
無數(shù)爸爸媽媽,雞娃,雞了半天。工作記憶沒聽過吧?執(zhí)行功能沒聽過吧?心理理論沒聽過吧?
所有這些才是制約孩子一輩子的底層能力。不去培養(yǎng)這些,結果那么小,天天去刷題,真的以為能刷出來?
一個提醒是,不要逼自己的孩子成為某個指標的 90 分、100 分。在高分段,給孩子的收益很小。但,如果自己的孩子低于 40 分,那么,給孩子造成的負面效應是巨大無比的。比如,智商,從 120 分提高到 140 分,很難,但孩子的收益不一定很大。反過來,孩子的智商低于 60 分,帶來的影響很大。
另一個提醒是,不要逼孩子成為一個領域的 90 分,而是成為很多個領域的 70 分。比如,社交、情緒、認知、運動都不錯。這樣的孩子發(fā)育反而比認知極高,但社交情緒很差的孩子發(fā)展更好。
雞娃、補習班、學區(qū)房、內卷、做題家、大廠、996、35 歲危機,所有這些詞匯,表面不是一回事。但本質上都是一回事。
因為你是資本主義消費主義的奴隸。
從孩子一出生開始,你就不斷買各種各樣的東西。資本主義制作了大量消費的理由。并且制作了大量你不得不消費的氛圍。比如,所有自媒體都在鼓吹。什么東西好。什么東西差。
一上來,就給你建立了一個關于社會的三六九等的概念。然后你再不斷灌輸給孩子。你再根據(jù)這個三六九等的觀念去設計自己的育兒行為。這得有多么無聊!
媽媽為了不內疚,為了覺得對得起孩子。往往會多出一個階級養(yǎng)育孩子。比如,明明是草根。但按照中產標準養(yǎng)育孩子。明明是沒錢的中產,按照富裕中產水準養(yǎng)育孩子。
但所有這些東西,都是有代價的。于是,小孩的教育負擔越來越重。媽媽爸爸們的加班時間越來越長。
這不是扯淡嗎?
你,究竟是人生的消費者,還是人生的創(chuàng)作者?你孩子,是人生的消費者,還是人生的創(chuàng)作者?
那么,如何從小培養(yǎng)孩子成為一名創(chuàng)作者呢?——游戲、詩歌與幽默。
孩子小時候的游戲就是一種神級創(chuàng)作。每次看到孩子津津有味地與其他小朋友玩土,過家家,你發(fā)現(xiàn)沒有,這個時候,是孩子最開心的時候。
這是一種來自生命本源的神級創(chuàng)作。機器人至少還要 100 年甚至 1000 年才可能達到同等創(chuàng)作能力。
當孩子逐步長大,詩歌與幽默就成了最好的神級創(chuàng)作了。小時候,我們教孩子,背了幾千首詩,卻從不認真教孩子怎樣寫詩。但是,依然有大量孩子自然而然地學會了寫詩,愛上了寫詩。因為詩歌那些美好的東西歷來是人類的必需品而非奢侈品。
孩子再長大,那么,幽默開始重要。詩歌與美相關。幽默更多與現(xiàn)實相關。最好的幽默都是與性、金錢等等現(xiàn)實社會相關,能讓孩子盡快理解社會復雜。
比一地雞毛的人生更有趣的是,與孩子一起成為創(chuàng)作者,看見那美、聽見那笑。